|
昨天下午3时30分,由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河南省书画院主办,河南当代美术馆承办的“晨露莲芯”主题国画联展在郑东新区河南当代美术馆开幕。画展作品由著名女画家陈晨和阿莲创作,旨在表达中国传统生活意趣之美。
陈晨和阿莲是近年来中原画坛值得关注的两位女画家,她们不但勤勉精进,并且个性突出,作品往往令人眼前一亮。虽说题材不一,画法不尽相同,但总括来说,两人的画都充满了趣味,题材有趣,笔墨有趣,手法有趣,像手捧一杯香茗,韵味悠长,又像茶烟袅袅,能幻化出无穷的奇趣。
陈晨的最爱是儿童题材,她的画充满了童趣,“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千年之前的李白天真的诗句和陈晨的心境是那么的穿越和契合。当下的国画人物,仙、隐、佛、道、靓女、老农皆不罕觏,画儿童的相对就要少得多,专事童騃题材者,更是稀如星风。踢毽、戏鱼、观鸟、扑蝶、采莲、诵书、敲锣鼓、放纸鸢、玩空竹、擎花灯等,靡不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你看这群村童“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般痴迷的眼神,再看那群孩子“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笑靥。这边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那边又是“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我觉得这是作为母亲陈晨母爱的表现。母性蔼然、慈悯满怀,再者彰显了她充满天真、童趣的独特审美,迥迈流俗的眼光。源自人性深处的真趣流溢而出。画窗外之嚣声与心扉之积埃,仿佛都在瞬间得到了消弭与涤荡。具体到笔墨上,察其用笔,精谨绵密,味其造型,稚拙淳朗,设色清而逸、丽而冷,构图空疏,简谧传神。画到这般程度,业已大不易至,若能于线条的书写性上再作涵泳,异日必当另有进境。童画之余,陈晨复究心于工笔花鸟小品。眼前数幅泥金(或仿古洒金)团扇,勾染敷彩,细腻温婉,蕉叶、奇石、清荷、幽兰、蜻蜓、蛱蝶,个个殊姿别韵。一种富贵闲逸之气,徐徐袅袅,浸人眉宇。近取三任之余韵,远追章候之流风。可品、可赏。至于阿莲,遣一支朦胧淡笔,似乎要写尽人间清供。“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帏垂,梦长君不知”朦胧之中透出一股暧昧,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思,茶盏盆花、轻罗小扇、鱼缸蝉罐,都沉欲说还休、若存若亡之际。“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幽香细细、闲愁缕缕,是阿莲作品带给我们的直观感受,尤其是她“花青”面目的组件,略有姜白石《鬲溪梅令》中“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的况味。在阿莲的画幅里,漾动着某种游移不定的日常情色,在我感觉,似乎整个创作过程,都耽溺于玉溪生《无题》诗句之凄艳浑融以及宋词的鸳帐之内。恰如罗绮的《柳梢青》“萼绿华身,小桃花扇,安石榴裙。……何处销魂?初三夜月,第四桥春”。如斯笔墨,如是情味,在阿莲的作品,尤其那件《禅语》中,斑斑可见。
阿莲的作品题材不取高山大河,姹紫嫣红,不作惊人之语,题材不过身边之长物,真情之寄托,但情真,意真,笔墨真。动人之处,远过故作惊人之语者。自情之外别无他情,自真之外别无他真。无住无碍,无色无相,无欲无求,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禅意吗?
女性孜孜于画道,劬力劳心,直至取得不俗业绩,大抵要走过一条艰辛之路,所以也更令人敬佩。陈晨、阿莲两位,悟性高,根底好,再加上勤奋,前景委实不可限量。“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冀望她们继续深入,长期坚持,在绘画艺术的万顷碧波中得真趣味、得大自由。谢冰毅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南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书画院院长)
标题题写:马国强(中国美协理事、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美协主席)
信息搜索: 关键字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