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8日,由河南省豫皖情文化艺术中心主办,豫皖情豫南书画创作基地承办的“红色记忆”—豫皖情艺术家[挺进大别山,重走革命路]采风活动拉开帷幕。参加本次活动的艺术家有:汪俊岭、沈克明、周永刚、张熙、乔枕石、杨莉莉、王爱军、郑爱萍,此次活动为期三天,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名家名品信息网随行采访。
书画家们参观鄂豫皖革命纪念馆
大别山,将军的故乡,这一幅幅的似曾相识的面孔,还有周恩来总理当年也来到这里工作与战斗。
在这里,艺术家们万分感慨,认真学习
豫皖情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汪俊岭(信阳人),在为艺术家们详细的讲解革命故事。
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是信阳市委、市政府为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大别山精神兴建的。纪念馆坐落在信阳市北京路和107国道交汇处,占地3万平方米,2007年4月28日建成开馆。纪念馆按时代顺序陈列展览,以上千幅文字图片和数百件实物对应的方式,全面展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形成、发展和不断壮大的过程,着重介绍了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各个历史阶段发生在鄂豫皖大地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目前,纪念馆已成为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
艺术家们参观、学习完革命故事,来到位于信阳市中心的狮河旁留影纪念。
“红色记忆”—豫皖情艺术家[挺进大别山 ,重走革命路]第二站:商城烈士陵园
商城县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商城县城东郊,信(阳)叶(集)公路北侧。商城县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的70年间,有8万多名优秀儿女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纪念先烈,激励后人,1979年决定兴建烈士陵园。陵园1983年奠基,1992年5月落成。陵园坐北面南,依山而建,主要建筑有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馆和烈士骨灰堂,占地面积近2.6万平方米。
当年一首“八月桂花遍地开”唱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在中国大地广为流传的革命歌曲,至今传唱,影响了几代人,然而没人知道它的确切作者是谁。一直流传的有三种说法:一说是江西民歌;一说是河南商城县的一位革命烈士所作;还有一说是安徽省金寨县斑竹园镇罗银卿所作。这首歌曲是为了歌颂苏维埃政权成立而创作的。
豫皖情书画家参观金刚台
豫皖情书画家参观金刚台红军洞
商城县金刚台红军洞群位于大别山在河南境内的最高峰金刚台主峰,距商城县城20公里。金刚台山上的洞穴当年是红军的生活居所和战斗堡垒。1932年10月,红军撤离鄂豫皖苏区后,中共商南县委继续率领游击队和妇女排以金刚台为屏障、以洞穴为据点,坚持了长达三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赢得了“三年红旗不倒”的美誉。时光流转,扛着红旗打天下的英雄们渐次下世,为了纪念他们和铭记那段峥嵘岁月,后人亲切地将山上红军生活和战斗过的洞穴称为“红军洞”。
7月30日,豫皖情基地发展座谈会在豫皖情豫南书画创作基地如期举行。座谈会得到商城其鹏茶厂董事长周其鹏先生的大力支持。会议由豫皖情豫南书画创作基地主席周永刚先生主持并汇报了基地目前现状。与会艺术家们依次发言,提出了很多有利于基地发展的建议和方法。
座谈会上,就关于基地建设以来所做的贡献,主任朱志良向基地主任周永刚先生给予肯定。同时,对基地如何更好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和看法。 豫南书画创作基地,无论是组织人员的扩大或艺术活动的开展等各方面都还有提高的空间,作为豫皖情第一个书画创作基地,其影响力,其带动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既要有口号,也要有实际行动,只有脚踏实地的、齐心协力的开展一切有利于中心的活动,才能有长足发展。
下午,为了支持基地发展,艺术家们举行了一场友情笔会
“豫皖情文化艺术中心,这次启动的红色记忆,是今年四月继信阳光山红色根据地采风活动的延续,活动的目的,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的精神鼓舞下,根据豫南创作基地自身的地理条件,运用现代审美手法,重新审视整理红色文化资源,重点突出红色文化中心的“魂”,既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发扬和传承坚强的革命意识,积极向上和客服万难的革命精神,用红色的精神,运用到当代文化建设中,来塑造当代人的精神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