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观点 > 详细内容
孙其峰画语录:感人至深-澄澈肺腑
发布时间:2014/6/4  阅读次数:7932  字体大小: 【】 【】【

美术不是丑术

   变形是手段,表现是目的。通过夸张、变形塑造更美的形象。美术就是创造美的技术,而不是丑术。平时你还能在展览会、刊物上见到一些所谓变形的画,其实画画的人自己也讲不清楚为什么要那样画,不过是拉大旗做虎皮来吓唬人,秃子当和尚,不会念真经。实际在艺术上简比繁更难,,要对复杂的自然形态进行筛选、提纯、净化,像淘金一样,剩下的是金子,一幅好的抽象画要有一番惨淡经营,九朽一罢,画中那些点、线、面也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夸张也好,变形也好,你描绘的对象越夸张越生动,越变形越让人看着美,那就是艺术所需要的;倘若越变越丑,越夸张越离奇,那夸张和变形又有什么意义呢?只管任意夸张、任性变形,不顾艺术的规律,总是行不通的,要知道,美术还是姓,不姓的。

有意处之,无意出之

有意无意之间是国画表现手法的原则之一。在古代画论里很多人提到过它。

   “有意是指安排、组织、刻画的着意处,无意是指在效果上又让人家看着是无意的。或者说是有意以处之,无意以出之有意过火,就是做作,做作的东两当然不自然。无意就是要求自然,要求没有人为气,所谓如天成,如铸就。还有所谓无意为上不着意等,也就是说,艺术要自然的意思。从艺术的创作过程说,应该是有意的。从效果上说,又是要求无意的。

画也有繁体简体两种格调

画也有繁体简体两种不同格调。北宋人的那些千岩万壑,可说是繁体,南宋马夏所画的一角山水,还有元人倪云林所画的松林亭子式的一丘一树都可说是简体一 路。简体要简而不单,繁体要繁而不烦多而不乱

简体的形成过程,是伴随着写意画的发展过程的。从工笔到写意,这是画法上的由繁到简。至于构图上的简体,与写意画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当然我们不能说工笔画本身就没有简的构图)写意画(应叫意笔)应该是貌离神合似非而是

写意是对笔墨的解放

发现笔墨的重要性到承认笔墨的相对独立性,是一个进步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写意画发展的过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写意画对笔墨是一个解放。中国画强调一个字,就是强调笔墨的美,就是强调艺术的形式美。

大写意因何变形

大写意花鸟画之所以要变形,其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变形,可以使更为突出,即不受造型的真实所约束,可以更自由些地来使在原有水平上再提高一步。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遗形取神,或物外得似。另一原因是因为大写意笔墨精简,是不便于曲尽物态的。只有高度精炼的笔墨技法,才能够取得大写意应有的那种效果强烈艺术特色。那种认为大写意花鸟画的变形是造型上的低能观念,是一种误解。

画家的偏激

画人论画,或有偏激,未谓不可。盖画人无一己之见与一偏之爱,则无个人风格。既有个人风格,则有个人爱憎,以此论画,安得不有偏颇哉。古人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足为怪也。唯画论家论画则应力求公允,不可喜张厌李、厚此薄彼也。

可以打马虎眼

做人处事不可打马虎眼,但画写意画却可打马虎眼。例如远处某些看不清楚的景物,你一定认真刻画清楚,但会失真,这种情况最好用打马虎眼的方法处理,不信你可试试看。

画固不能悖于物理,然苛求物理、置画理于不顾者,非知画者也。或有谓鹤置松上,有悖物理,斯盖不知画尚有画理也,鹤置松上乃画者以意为之,不泥守造化之有无也。

熟也能生俗

人但知熟能生巧,其知熟能生俗者则鲜矣。

传统还是至关重要的,画画的不知道传统就好比上楼时不走楼梯,偏要从外边爬上去,这是一种很不智慧的做法。

不求形似亦不离形似

变形要比单纯的写生更难,更高一档。但变形如何变?不是胡变乱变,变形要不离形似。完全离开了形,神从何而来?更何况变形也有高低之分。

夸张与变形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取神。中国传统说法叫做夸不失实

写意画,贵在不求形似亦不离形似。此所谓不求形似者,非置形似于不顾,盖不斤斤于形似者也。唯其不斤斤于形似,乃能物外得似,遗形取神。

圆非无缺

在画论中关于花之造型有一个叫做圆非无缺的理论,意思是说画圆形花头不要画得像阴历十五的月亮一样圆满无缺,要留一点缺口才好看,才有变化。这就是辩证法,是圆与不圆的对立统一。像这种辩证法在书论与画论中俯拾即是,如方中寓圆柔中有刚(绵裹针),寓刚健于婀娜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偏者正之、正者偏之(治印章法)、整者碎之、碎者整之(绘画构图)、密中求疏疏中求密散处有聚、聚处有散”…… 真是数不胜数。其说法虽不一,其理则一也——相反才能相成。

惜时如金

我当教员的那时候,其实连个业余画家也不是,年纪轻轻,我的业余只有累,年纪老了,我的业余也只有病,不过我学会了惜时如金,争分夺秒地抢时间画画。万能的上帝给大家的时间都是一样公平的,我比谁也不多比谁也不少,我力争的是一分一秒也不还给他……

生活里最精彩的画面,往往都是转瞬即逝的,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法掏出放在身边的速写本来,抢下画面!以我现在得了心脏病以后的经验,这种速度和这种快捷,犹如心脏病人发病时,迅速从上衣口袋里往外掏速效救心丸的救命速度一样,否则就会延误战机。

12字真传

青年教师要正体裁、求明理、消俗虑、期远道(即多读书以求明理,亲风雅以正体裁,清心底以消俗虑,却早欲以期远道)。我几次对学生说:你们可以打成小板凳,也可以打成大立柜,不要被物质条件和生存环境所累

甘当上马石

不主张学生长期学我的画法,不让学生老是跟在自己后面走,要提倡学生择善而取,择优而学,开阔眼界,自取所需。

例如在霍春阳学我的画法到四年时,我即告诉他今后不能再学我了,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去向丰富的遗产中开发,并广泛吸取同代人的优点,要不拘一格,不守一家,更要自成一家。

霍春阳终于做到了这一点。还有,我向来不怕学生超过我,我希望看到青出于蓝的好学生。为了他们的成就,我甘愿当他们的上马石

把学生送出家门

一个好教师,应该而且必要在较短的时间(也得几年) ,把学生领进自己的家门。过些时候还要像送客一样把学生送出去,而且告诉他去投奔哪里。那种把学生领进自己的,插了大门,是不应该的。杨晋大概是被王石谷插在大门之内出不去了,可惜啊可惜。

要有三种能力

要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敏锐的观察与思考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2.对形象的感受能力,要具体、形象化,不要空泛。草木传情是对形态与情态的理解力。3.记忆力、默写能力,背记形态特征的能力与驾驭形象把握效果的综合能力。

右手换左手

有些人早年用右手作画,晚年就改了左手(这里说的不是指右手不能用了的半身不遂),这大概是为了探求新意,至少是认为右手太熟,换一下左手可以熟后得(生拙的)。右手换左手是个大变化,它变、化、改”……因而它可以形成另一个面貌。

不能误解往往醉后

画家傅抱石有一方最常用的闲章叫往往醉后

如果把它当成是酒后作画的说明,那恐怕是一种误会。往往醉后既然不是画家作画生活的客观描述,那么它意味着什么呢?我认为这是作者创作态度和创作方法的表述。

往往醉后意味着信手挥洒,无拘无束,天真烂漫,一任自然。 当然还不止于此,往往醉后正是画家借助于醉意,来充分地倾泻自己浓烈情感于画面的一个概括。正由于这样,所以画家的作品带有感人而强烈的个性色彩。

这一点,从傅氏的一些气势磅礴的山水画中可以得到验证。请注意:这里所谓,不是酒鬼的不省人事,它是艺术家的兴奋剂。

懒得衰老有三招

我进入老年的岁月,逐渐感知一个老年画家的通病。这就是艺术的老化和退化。老化只是老年化了,就是说不复有当年之严谨了,但是艺术水平并未退化。退化则是水平降低了。这是可怕的。于是我就想法不让自己退化。现在我初步想出这么几条:

第一,要有像早年学画的心态,不能有丝毫自满。

第二,不可懒散。懒是不画画,散是自由式的画,想画就画,说停就停,只画熟悉的,不求画新的和有难度的。

第三,要有个计划,按计划要求自己,计划不要过量,还有在执行中不断作必要的修改。我自己省察,觉得做到了以上三点。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更多...新闻头条
推荐名家
更多...推荐书画家

 

        联系人:张志军 18638673083   QQ:380881187 QQ: 1207985816   

邮箱: 380881187@qq.com 

    版权所有:名家名品信息网 mjingpin.com

备案号:豫ICP备:14020361号

工信部网站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