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求正意、情致、平和的书法大气象
——《毛公鼎》精临浅悟
王长水
精临,是指高层次临习经典的一种治学界度。初习碑帖“摹临”、“对临”、“背临”等,只是初级阶段,当是非专业性的层面。精临即为专业性、学术性的界点,属于高层面学术艺术研究性体悟性临习。
“使法为致”,(图一)为秦丞相李斯之书法艺术高级阶段临习的概括。近年来笔者致力于经典法帖《毛公鼎》的临写与创作,书艺有进,略有临其帖之体会。故以此文浅谈自己临《毛公鼎》的认识,即正临、情临、意临。
一、正临:是指正笔的一种个性体悟的意识。“正”的涵义有如下几点:一是不偏之义,即以法帖的本体文化意识所执导的用笔方法临习,不能有半点偏颇或偏道,正笔是其要义。在初级阶段,有些自学的朋友因为没有经过专业书法老师的指导,往往会出现许多偏临的现象。辟如姿势不正确,指法不对,结体形态不严谨,笔法不准确等等现象。正笔之临,就是在克服这些问题的前提下,以法帖本体正意制约笔法。二是规矩之义,即按法帖的本体规则临习,切实把握碑帖的正当规矩要点,坚守住规矩的用笔、结体基础。而在初级阶段往往对字形随意歪曲,笔划长短、随意性大,不是太统一,或者是没有真正领会法帖的笔墨个性变化而僵死,硬板。有的字重心和疏密规律都临不到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精临就是要在规矩中下苦功。三是正笔之义,即字形、字法在持守法帖笔法方式方法的同时,体会到其用笔方式方法的规律。恰到好处方才收笔,不能不到位,又不能过于臆临,而是要准确地把握到位,才能临出纯正、地道的味道来。四是正派之义,即把碑帖中的每个字的本体、本位、本意和引申义,由正气到正笔正心所会作用于笔墨,才能临出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意境,如此方能显出正笔临写之境界。
《毛公鼎》,(图2)全文长达32行,497字。其中能识489个,合文6个,涢2个。重文10个,独体字42个,左右旁69个,上下结构79个,简笔字46个,繁笔字15个,包围结构13个。(图3)为西周规范字体的代表,在殷商甲骨文字的基础上,更加丰富而完美,是春秋乃至秦汉铭文的先导,是汉字音节表意文字定形化而更加完善的源头,也是后来隶、楷文字形体的母基。所以,精临时首先从笔法入手,解剖结体,在规矩与法度中,掌握恰好、正巧、纯正的金文高古之味道。从中寻找笔势与笔性的原始正意、正气、正笔之象,“指活”、“笔活”、“字活”是关键。改掉初级阶段“死临”、“硬临”和“熟临”时不准确、不精确的习气和缺点。从而使笔法、线质、字势从“活”中生成,从书写的过程中悟到法帖内美的精奥与理法。
二、情临:指主体情感的精临态度。情临的涵义有如下几点:一是情志之义,即精神层面的情感与法帖风格的融会统一性。精临的态度贵在精心致志。没有这种态度,就谈不上精临。态度是决定精临成功的关键。解决临帖时“习一、观三、想五”的不踏实的习惯。李可染先生讲“实者慧”,我的理解是,情意真挚、意识专注、笔法专工,如此才能使临习的结果具有自我情感的奇观风致。法帖精神的吸引力是检验临习水平高低最明显的关键。要力求把作品的磁性打造到最强,与用笔方式方法守法度的变化相贯通。二是精密之义,即对法帖的认识要精准,研究要精细,运用要精确。排除盲目和了草的临习态度。临习了三遍、五遍,能够默写几个字,就认为学到“家”了,学“会”了,这不行,距“精临”还有很大距离。一定要加强精临的意识。三是通达之义。初临阶段,“依样画葫芦”,以临其外形为目的,并不多考虑表达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的整体性的深层涵义。即精临就一定要把自己对法帖的认识、思想、艺术风格特征,用心表达出自我认知的界点。四是风范之义,即将法帖的意态、情趣的典范性与自我的个性相统一,尽量表现出有自己的独特思维个性和审美认知。如此才能体现出法帖的文化书倦之气和人格精神主题思想之境界。
对《毛公鼎》铭文的情临阶段,首先从字法入手,先过单字关,个个击破,以分析研究规律为主。分析每个字的特定审美价值点,然后有重点地、认真地、精细地分解练习,“深入,再深入”,“精细,再精细”。(图4)像记英语单词一样去记忆,积累,再积累,直到印在脑海中。其次是过行气关,选临其中有代表性的15行,以寻找线条在行中的贯气方式,研究上下连贯,左右倾斜,自然流动的规律。(图五)再次是随“势”而行,每个字的形象姿态不同,其“势”也不一样;分别对稳中有动的字势,行中有稳的字势,动中欲飞的字势和点划跳跃的字势,进行对比性强化训练。此“势”与彼“势”表达的意义不同,其意趣也不同。特别要寻找到“势”的平衡点、核心点与游动方向及线路走向,力求心路顺,力度强,意趣足,风致远。
三、意临,指精临风格追求中的平和意趣。意临的涵义有如下几点:一是心境之义;即顺心、顺意、省力而能轻易而举地临习,不能象初临帖时的冲动与急躁情绪。我把精临当做日常生活中的呼吸、运动和吃饭穿衣一样对待,持守自由、轻松、愉快心境,去掉名利和负面的压力。定心、静气就临得正、临得准、临得好。二是变换之义,即将其它同类碑帖的优点,移换到该法帖临写的字形之内,改变一帖一相一风格的单一临摹方法。在坚守其帖风貌的同时,参入其它法帖中新的形式与意趣,使所临之作有更加丰富,具有新意的意趣感,也要有新的气韵与灵动感。三是平和之义,即将多种字体的篆法优势转化并结合在一体之内,无生硬和错节之感,求自然、流畅,风格统一,使临习的每一个字、每一行、每一幅作品都保持平和与和谐。四是写心之义,即抛开原帖规矩中的束缚法则,意象幻化、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地“创临”,表现自我感悟的特点与个性,使所临之作与原帖在字体、结构、章法形式与线条的特质上,进行“归纳”、“取舍”与“意化”,临出独特的个性风格,临出自我的审美价值。
精临的目的不是临得准、临得象、临得好看,而是为创作服务,也可以叫“创临”。“意临”也即是“意创”的前体。在“意临”《毛公鼎》的过程中,首先是立足章法,临创结合,在有意与无意中,寻找古雅朴厚、粛穆灵动的平和之气象。在坚守表现性的原则下,以集字训练和条幅创作为主。选集《毛公鼎》帖中四言联、五言联、七言联各十条(图6),作为第一步训练。突出原创味、金石味、古雅味,以原字法为准基,随心随意而变化,反复练习,受益匪浅。第二步是以单幅训练为主,坚持原帖厚重、凝炼的风茂,追求丰富而新颖的形式。选择明代洪应明《菜根谭》(图7)和齐白石老人诗句为内容(图8),反复进行创作。在古朴风韵中寻求清朗的和气之象。第三歩是追求风格与训练。《毛公鼎》铭文内容是记载周宣王对忠臣毛公瘖的训诰和赏赐。文中显示重用贤能、爱戴人民的态度,以及推进宣王中兴的重大新措施。言语之间流动着华夏民族英雄的一腔热血,表现一代君王的气度。这种大气与和气是精临该帖要掌握的精神之气,但从与时俱进的态度而言,采用移变、移风、移俗的方法进行艺术风格的训练。如融甲骨古风的高雅(图9),融楚简秀韵的流畅(图10),融秦诏版威严的仪态(图11)等。意临阶段精在有意无意间寻找书写流程中的融会贯通感,追求古雅风韵与王者气度的内美文化品质,在融和之中移情达意,在移情之中创意传神。
2012年8月于北京海淀嵩山石屋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
|